规章制度
教学基本建设
教学运行管理
学籍考绩管理
教学质量管理
政策法规
 
 
教学基本建设 当前位置:主页 > 规章制度 > 教学基本建设
山东协和学院关于进一步加强课程信息化建设的实施意见
教务处 2017-07-26 13:02:42 浏览3375次

(政教〔2017〕34号  2017年7月24日)

课程建设是教学基本建设的重要内容,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为进一步提高我校课程建设水平,全面提升教学质量,学校决定实施课程信息化建设,特制订本实施意见。

一、建设目标

至“十三五”末,全部课程基本完成课程内容信息化和教学方式信息化建设,实现在学校网络教学平台上在线教学,创新信息化教学与学习方式,实施多元有效的信息化教学模式。争取取得一批国家级、省级课程建设项目和成果奖励;向社会开放一批优质网络教育资源,提升学校综合实力和核心竞争力。

二、建设内容

(一)学校网络教学平台建设

建设和维护网络教学平台,确保平台既能满足教师开展备课、授课、课程考核、学习指导等教学活动的需要和学生开展自主学习、协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等学习活动的需要,又满足教学管理的需要。

(二)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建设

学校和二级学院(部)采取培训、研讨、观摩等方法和手段提升教师信息化环境下的教学能力,引导教师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帮助教师学习和掌握信息技术,鼓励教师探索“课内课外、线上线下、校内校外、移动固定”互融互补的多样化混合式教学模式。

(三)课程内容信息化

课程内容能够涵盖课程相关领域的基本问题、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基本技能、典型案例、综合应用、前沿专题、热点问题等核心内容。能够根据预设教学目标、学科特点、学生认知规律及教学方式,围绕学科核心概念及教学内容和资源间关系,组织教学内容及资源,设置教学情境。

(四)教学方法信息化

遵循有效教学的基本规律,围绕教学目标并结合在线开放课程教学的特征与需求进行整体的教学设计,根据课程内容采取案例分析、分组讨论、角色扮演、启发引导等教学方法,积极开展在线学习与课堂教学相结合、反转课堂等教学模式改革。

三、建设等级

课程信息化建设分为初级、中级和高级三个应用层次。具体层次要求如下:

(一)初级应用要求

初级应用要求是所有课程信息化建设必须达到的最低建设要求。具体要求包括如下;

1.课程简介。对课程目标、教学时数、教材选用等进行整体介绍。

2.课程公告。用于通知学生课程教学活动安排等事宜。

3.教师信息。提供本课程主讲教师的基本信息,包括教师的基本简历、职称、研究方向、教学成果、获奖情况等。

4.教学大纲。明确课程属性、学时、学分、适用专业、学习目标、学习成果要求、课程评价方式及组成、教材及参考资料等内容。

5.教学实施计划。包含课程基本信息、课程对应的可考核指标点、课程教学资源介绍、教学方法及考核方式、教学实施计划等内容。

6.教学课件。

(1)教学内容科学,逻辑结构清晰,层次性强,具有时效性或前沿性,并随着学科专业发展、经济社会发展和国际国内政策变化作及时调整。

(2)界面布局合理,色彩搭配协调,视觉效果好。

(3)文字或图片、音频、视频、动画切合教学主题,配合适当。

(4)由2人及以上授课的课程,以课程组为单位,课件经本课程组所有任课教师讨论和修订并经教研室审定通过后,由课程组共享。教师可在此基础上根据自身教学特点增补内容。由1人授课的课程,由学院、教研室进行检查,以保障课程的质量水平。

7.布置作业。

在线发布作业和作业成绩录入,实现对学生学习情况的统计分析、评价。

(二)中级应用要求

课程在达到初级应用要求的同时,完成以下建设要求。

1.成绩评定及记录。网上发布课程评价的组成、方法和评价标准,并适时记录对学生的评价结果。评价组成可以包括课堂参与(包括主动参与课堂提问、课堂讨论、课堂练习等)、课后训练、项目调研、实验实训、随堂测验、期中考试、课程设计等,具体包含内容可根据课程特色增减。

2.网络教学互动。及时通过网络平台解答学生提出的与课程及教学相关的问题,并积极在线开展教学研讨及与学生的互动交流。

3.教学资源。课程教学资源(如文本、课件、视频、音频、图片、试题库、案例库、参考资料等)丰富,在教师授课、学生学习等方面实际应用,并做到及时维护、更新和完善课程资源。

(三)高级应用要求

课程在达到初、中级应用要求的同时,授课教师要充分利用网络教学平台进行“教”与“学”的研究和实践,完成以下建设要求。

1.教学过程要求

教师根据学科专业特点和课程特性实施具有一定特色的信息化教学模式,积极开展信息化教学改革和创新,逐步实现由“以教师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中心”的转变。依托网络教学平台开展基于“翻转课堂”理念的混合式教学,学生课下进行知识学习,课堂上围绕具体目标、任务和问题开展启发式、讨论式教学等,加强教师与学生之间及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增强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自主性。

2.教学资源

按照慕课或《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技术要求》建设要求建设教学资源,同时,立足课程实际情况,加强对MOOCs等资源的研究和引入,鼓励在课程教学中积极引入并向学生推荐高水平在线学习资源,为加强优质资源引用、提高课程教学质量、增强学生在线自主学习创造条件和提供保障。

3.强化过程考核

结合课程教学的实际和需要,加强课程考核方式的转变,丰富和完善学生网上测验、练习等考核环节,网上测验、练习的分值应不低于课程平时成绩的50%,通过加强平时过程性考核,实现学生考核过程精细化、教学效果分析与反馈即时化。

四、建设实施

(一)建设实施责任主体

课程信息化建设由课程所在二级学院(部)负责,课程组负责人为第一责任人,教务处负责验收。

(二)课程建设时间要求

年度

初级应用要求比例

中级应用要求比例

高级应用要求比例

2018

30%

10%

-

2019

60%

30%

10%

2020

30%

50%

20%

2021

-

70%

30%

(三)验收

学校根据《山东协和学院课程信息化考核表》(附件3)进行考核,每年组织两次课程信息化建设验收,分别于7月、12月完成。验收工作分网络监管、督导听课、认定备案三个阶段。第一阶段(5月、11月)审查网络课程平台上的课程信息化建设内容、相关教学资料等;第二阶段(5-6月、11-12月)由督导听课;第三阶段(7月、12月)综合课程信息化建设情况、课堂教学情况、学生学习成果达成度等信息给出认定结论。

(四)材料要求

根据要求填写《山东协和学院课程信息化建设申报表》(附件1)和《2017年山东协和学院课程信息化建设计划一览表》(附件2)。

五、奖励政策

 

上述规定的建设内容、等级以及完成时间均为最低要求。鼓励教师进行课程建设,给予课程建设补助。经验收,达到初级应用要求的课程组给予20学时的课时奖励;达到中级应用要求的给予40学时的课时奖励;达到高级应用要求的给予60学时的课时奖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