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首页  |   网站首页  |   学习贯彻十九大精神  |   文件精神  |   师德师风  |   两史资料  |   育人工程  |   典型事迹  |   校园文化
今天是
当前位置 主页 > 育人工程
协和话题面对面第二期之大学生人际关系
基础部 2014-01-15 15:55:31 浏览5990次

 一、人际关系的重要性

人的成长、发展、成功、幸福都与人际关系密切相关。没有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就没有生活基础。对任何人而言,正常的人际交往和良好的人际关系都是保持心理正常发展、获得良好的学习、工作和生活环境的必要前提。

1.交往与个性发展。交往是个性发展与人格健全的必经之路。个体只有通过与其他个体发生联系,只有可能学习社会知识、技能与文化,才能不断提高自己的知识和道德水平。离开社会的交往环境,离开与他人的合作,个体将无法成为一个合格的社会人。人有交往的需要,有合群的倾向。人生在世,必须与他人、社会交流信息、沟通情感。当在困难时,他人一句温暖的话语、一个真诚的关怀,会令你倍感亲切、慰藉;在成功时,与他人分享你的快乐与喜悦,亦会令你开心、畅快。

2.交往与心理健康。人际关系紧张的人,不但事业会受阻,而且自身心境不好。如果一个人长期缺乏与别人的积极交往,缺乏稳定的良好人际关系,就会对自己的性格产生负面影响。在同宿舍里,同伴之间的心理交往状况,往往决定着对大学生活是否感到满意。那些生活在没有形成友好、合作、融洽的人际关系的宿舍中的大学生,常常显示压抑、敏感、自我防卫、难于合作的特点,情绪的满意程度较低。在融洽的宿舍里生活的大学生,则以欢乐、注重学习与成就、乐于与人交往和帮助别人为主流。

3.交往与成才。大学时期是走向成人的关键时期,也是面临各种复杂人际关系的特殊时期,大学生在这一段时期的交往经验将会对其今后的成长乃至事业的发展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新东方外语培训集团创始人俞敏洪在北京大学读书时,天天为同宿舍的同学们打开水,有好事和同学们一起分享。同学有困难,它总是热情帮助。后来,在俞敏洪创办新东方需要帮手时,远在美国、加拿大的同学辞去待遇不菲的工作纷纷前来加盟。他们说,不为别的,就冲着当年俞敏洪给他们免费打开水,就相信俞敏洪有饭吃,就不会让我们饿肚子。在同学们的合合力帮助下,新东方越办越红火。与此相反,当年同宿舍有一个好的同学,后来他创办企业时,同宿舍的同学没有一人愿意跟他干,结果企业没有办好。由此例可以看出大学期间的人际交往是多么重要。

21世纪是人才竞争的时代,但对于一个事业成功的佼佼者来说,他若想在人才竞争中脱颖而出,不仅要靠出众的才华,而且更要有良好的适应社会生活能力和良好的人际协调能力。对于青年大学生而言,他们思想活跃、成就动机强,但是,由于社会经验的不足、知识的局限,他们在看问题时难免会出现偏差。因此,彼此包容,善待不同意见,大学生彼此间的畅所欲言、互通有无,将会在思想碰撞中产生新的火花,使人增长对事业、人生、成功的积极看法。纵观科学发展史,便会发现,科学家之间在彼此合作中更能出现科学的奇迹。控制论之父维纳,在建立控制论早期,曾组织过一个科学方法讨论班,参加的人有数学家、物理学家、工程师、医生等。他们分别从不同角度对新理论进行发难、质疑、被充、完善,结果使原来许多问题得以澄清。在现代社会,各门学科间的相互渗透越来越强,单靠一门学科的知识很难有大的成就。对于大学生来说,应该学会与不同学科人才进行交流的能力,从而在心灵上相互沟通、行为上相互协调,共同促进、共同提高。

二、大学生人际交往的特点和类型

(一)大学生人际关系特点。大学生主要的任务是学习,生活的环境是校园;交往的对象主要是教师和同学。这就决定了其人际关系具有如下特点:

1.大学生之间相互关系应该是一种团结友爱、平等互助的关系。 大学生基本上都是处于同一年龄阶段,彼此之间没有尊卑长幼的差异。

大学生尽管来自不同的地方,风俗习惯、语音系统等虽然不同,然而在人际交往过程中出现的矛盾一般都能自我解决和整合。

2.大学生的人际交往具有浓厚的理想色彩,比较理性、纯洁、真诚。大学生正处于求知阶段,思想比较单纯,对美好的未来充满向往和自信。因此在日常交往中总是崇尚高雅,鄙视庸俗;崇尚真诚,鄙视虚伪;较少带有功利色彩。

3.大学生人际交往相对比较简单、稳定。大学生的活动范围主要是在校园内,其接触的对象主要是同学和老师,交往的目的是为了交流思想、联络感情、切磋学问、关心国事、探讨人生、抚慰鼓励。交往方式主要是接触交谈。因此,大学生的人际关系相对是比较简单的。而且同一年级同一专业的大学生要一起生活、学习好几年。往往娱乐活动或以宿舍、或以班为单位,相濡以沫、相知相识,即使彼此之间没有根本的利害冲突,问题也比较容易解决,一般不会有较大的波动,所以大学生的人际关系比较稳定。

4.认知因素在大学生的人际关系中起着主导作用。研究证明,影响人际关系的认知因素和人格因素,在不同层面学生中有着不同的特点。中小学生交往联谊偏重于兴趣、爱好和义气,没有明显的防范心理。而大学生交往兴趣、爱好偏重于联谊,常常带有防范心理。明显的表现是:大学生在人际交往中有较强的主见和选择能力,即认知能力。什么人能较往,什么人不能交往,已能分清良莠,择善交往。

(二)大学生人际关系的主要类型

1.师生关系。教师是我们人际交往的重要对象;是知识的传授者;教师与同学之间是很容易建立一种“良师益友”的关系。因此,加强师生的对流性和交往内容的多样性,这样更有利于大学生的能力的造就和培养。

2.同学关系。同学是大学生人际交往最基本的对象,大学生与同学的交往最普遍、也最复杂。一方面,同学之间年龄相近,兴趣、爱好相似,又在一个集体中学习和生活。因此,比较容易相处;另一方面,同学之间在生活习惯、个性等方面又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加之交往频率过高、空间距离过小(如有些同学同住一个寝室),因此在交往过程中难免会发生这样或那样的矛盾冲突。而大学生对友谊的渴求十分强烈,对人际交往的期望比较高,一旦需求得不到满足,又容易对人际交往产生消极的态度。

三、大学生人际关系存在的问题

(一)大学生人际关系困惑与不适

有关调查表明,大学生心理问题中,关于人际交往的已占50%以上,而以前的统计中,恋爱烦恼占据首位。交际烦恼超过恋爱困扰。仔细分析,大学生人际关系中的困惑、不适可以分为以下5类情况:

第一类:缺少知心朋友。这类大学生通常多能正常交往,人际关系也不错,但自感缺乏能互吐衷肠、肝胆相照、配合默契、同甘共苦的知心朋友,为此,有时不免感到孤独和无奈。

第二类:与个别人难以相交。这类大学生与多数人交往良好,但与个别人交往不良,他们可能是室友、同学或父母等与自己关系比较近的人,由于与这些人相处不好,常会影响情绪,成为一块“心病”。

第三类:与他人交往平淡。这类大学生能与他人交往,但总感到与人相处的质量不高,缺乏影响力,没有关系比较密切的朋友,多属点头之交,没有人值得他牵挂,也没有人会想念他,他们难以保持和发展良好的人际关系。这类同学多会感到空虚、迷茫、失落。例如:某高校学生陈某,因同学关系不好,倍感孤独、压抑,最后离校出走。在离学校较近的几个中小城市闯荡了一圈后又回到了学校,在校园中与接到通知后星夜赶到学校的陈某父母不期而遇,此时,悲喜交加的陈某父子面对的,除了学校因陈某不假离校、旷课50多个学时而给予的勒令退学处分和校方师生的同情之外,谁也无力给予陈某更多的安慰。

第四类:感到交往有困难。这类大学生渴望交往,但由于家庭背景、经济状况、交往能力有限、方法欠妥或个性缺陷、交往心理障碍而又自尊心强等原因,致使交往不尽人意,很少有成功的体验,他们往往感到苦恼,甚至做出极端的事情。如原云南大学学生马加爵即是一例。马加爵家境较差,他考上大学后,在家境较好的同学面前往往感到低人一等。于是他和同学的关系较疏远。但是他的自尊心有很强。有一次和同宿舍打扑克时,同学和他开了几句玩笑话,他便觉得受了人格侮辱。于是把几位同学全杀死并出逃,最后在海南岛落入法网。

第五类:社交恐惧症。这类大学生对人际交往特别敏感、害怕,极力回避与人接触,不得不交往时则紧张、恐怖、心跳加快、面红耳赤,难以自制,总是处于焦虑状态。他们害怕自己成了别人注意的中心,害怕自己在别人面前出洋相,害怕被别人观察。总担心自己会出现错误而被别人嘲笑。大一年级女生小张,她在家里一直养尊处优,家务活全部由父母包办,自理能力不强。进入大学后,紧张的学习使她觉得不安。她开始独来独往,渐渐地,她有种异样的感觉,好像全寝室同学都看不起她,打开水也要她去,扫地也叫她,她觉得自己成了别人“差使”的对象,越发闷闷不乐,上课也毫无兴趣,成绩一落千丈。

(二)大学生人际交往与沟通存在问题的原因

1.家庭教育的原因;现在大多数家庭都是独生子女,所以在家里父母总是怕孩子吃亏,慢慢的就养成孩子自私的心理。并且有些家长本身人际关系就不好,由于长期的渲染,致使孩子也反感与人交往。正所谓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所以很多事情孩子都是从他们那里学来的,所以有时候,做家长的应当让孩子接受一些挫折教育和吃亏教育,这样才会让他们真真的自己去了解社会感知社会。真正的去为人处世。

2.学校教育的原因;在很多中小学校,包括有的大学把学习成绩放在第一位,忽略甚至根本就没有注重培养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有的学校把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形式化。致使很多学生在面试的时候面红耳赤,羞羞答答,这是学校教育的失误,其实学校应当注重培养学生如何做人,以及怎么面对和接触社会,时刻让同学们明白,虽然他们不能改变一个社会,但他们一定要适应这个社会。

3.社会的影响;社会阴暗面也影响着校园的学子们,他们从不敢相信人到不愿相信人,所以我们要在社会上大力宣传人性的回归,让社会充满爱,在这样的环境下,我们的学生还有不热爱与人交往的理由吗?

大学生处于一种渴求交往、渴求理解的心理发展时期,良好的人际关系,是大学生们心理正常发展、保持个性健康和具有安全感、归属感、幸福感的必然要求。每个人生命的主宰其实就是自己,关键是你要有所改变,要有强烈成功的愿望,针对自己人际交往中存在的问题,结合自己的个性特点,以积极的态度和行为对待人际交往,相信就一定会找到合适的方法培养自己的人际交往能力,逐渐学会交往,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四、大学生人际关系应注意的问题

1.克服面子心理。大学生的许多人际冲突,都是发生在没有什么原则问题的小事情上,往往是一次无意的碰撞、不经意的言语伤害,或区区小利等,本来只要打个招呼、说声道歉,也就没事了,但双方都“赌气”,不肯放低姿态,结果争吵起来。更有甚者,一个不让,一个拔拳相向,头破血流,事后懊悔不迭。从心理学角度讲,则是双方都在用不适当的方法维护自尊,即典型的面子心理。仿佛谁先道歉就伤了面子,谁在威胁面前低了头,谁就是孬种,于是层层升级,以悲剧而告终。

2.克服冲动心理。大学生处于特定的生理发育期,自制能力较弱,遇事容易冲动。如骑车相撞以及类似的许多事情,是大家都不愿意发生的,有时也很难断定谁是谁非,双方谦让一下就相安无事了,即使自己有理,也可以忍让一点,好言相对,然而大学生往往一时冲动,气势汹汹,把事情搞糟。

3.克服苛刻心理。同学之间坦诚相待、互通有无,有利于增进彼此友情,减少不必要的摩擦、冲突。但在和同学交流遇到意见分歧或对方有错误时,你是措辞生硬,直道其详,还是近取诸譬,站到对方的立场上想一想,委婉地让对方接受你的意见,会产生完全不同的效果。另外,培养幽默感也有助于把本来紧张的局面缓和得轻松自如;几句俏皮话能使一个窘迫的场面在笑话中消逝。

4.克服封闭心理。大学生人际和谐的表现之一是乐于与人交往,然而有的大学生由于种种原因形成不同程度的封闭心理,阻碍其正常人际关系的形成。有的是因为性格内向,情感冲动的强度较弱,外露表现不明显,被人误认为封闭。有的是整天忙忙碌碌,为紧张的学习所累,始终处于疲倦状态,自然也就很少有高涨的热情,只要紧张气氛松弛了,他们的热情一般能很快调动起来。有的则是因为心灵上的创伤所致,如过去曾赤诚待人,结果却遭致欺骗、暗算,因此对人渐存戒心,不轻易暴露自己的思想感情;或者学业屡屡受挫,世界在其眼中被蒙上了一层灰暗的色彩,失去了信心,失去了对生活的追求,自以为看破红尘,新的事物、新的活动难以再激起他的热情,看不到自己改造世界的力量,只想消极混世。对于心理封闭的同学,最重要是要努力改变自我,自强不息。大家要以更大的热情关心、帮助他们,不能简单予以责备,甚至孤立他们。(彭克清)

学习贯彻十九大精神 更多>>
10-06
09-21
09-14
07-02
05-04
04-29
04-28
04-26
典型事迹 更多>>
09-16
09-05
06-22
06-22
06-22
03-10
03-08
02-15
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济青路6277号(郭店校区)邮编:250109
山东省济南市高新区临港街道温泉路5688号(遥墙校区)邮编:250107
版权所有©山东协和学院 鲁ICP备11018403号-1   鲁公网安备37011202000511